現階段的涂料行業可以說是充滿了變數與挑戰,尤其國內民族涂料企業更是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進口"洋品牌"強力的市場擴張的雙重夾擊。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大部分涂料企業拉開了產品漲價的序幕。漲價無疑是涂料企業獲取微薄利潤的無奈之舉。但提價究竟會對涂料企業帶來多少好處,經銷商和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漲價的?
產品漲價,涂料廠家“壯士斷腕謀生存”
涂料產品價格上漲,勢必會給涂料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空間,然而這種漲價方法并不是涂料企業所謀求的??v觀現在的國內涂料企業,大部分都是價格優勢在贏得市場,可以說近幾年的市場現況給涂料行業帶來了太大的難以預料的變數,許多涂料企業已經無法獨自消化這種壓力,產品漲價也在情理之中,按成本需求漲是必然。
涂料企業面臨的重重壓力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原料價格漲幅驚人。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涂料原材料價格就開始逐步增長,企業利潤空間大幅度的壓縮。從2004年6月份開始,部分涂料原材料價格漲幅驚人。苯丙乳液的價格從每噸6200元漲至每噸9600元,漲幅54.8%;二甲苯從每噸2600元漲至每噸8600元,漲幅207%;丙二醇從每噸5800元漲至每噸12500元,漲幅155.5%;涂料包裝罐從每只13元漲至每只16元,漲幅22.3%。如此之大的原材料漲價使得絕大多數的涂料企業在原有的產品在經營中難以維持。
2、油價上漲,運輸費用提升。國家燃油價格比去年增長了約20%,造成了運費的增加,這對涂料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國家從2004年5月1日起執行新的交通法以來,一些涂料企業利用車輛超載、用普通車輛裝載危險品(油性涂料)而降低費用的手段已行不通,涂料企業承擔的運輸費用就更大了。
產品漲價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關系到企業發展命運的大事。尤其是對于民用涂料產品,關系重大。主要原因是要考慮經銷商抵制新價以導致產品市場會失去。這次漲價基本上由名牌產品的企業率先實施。
3、樓市不景氣,市場萎縮。2008年年初,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調整、大洗牌、大變局。房地產業原有的火爆正在逐步降溫、原有的瘋狂正在逐步回歸理性,具體表現在以北京、廣州為代表的樓市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而深圳等地的房價則連續下滑,一大批購房者處于等待、持幣觀望,導致家裝用的涂料市場相對萎縮。
4、"洋品牌"大肆擴張。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外涂料品牌為我們所熟悉,如"立邦"、英國ICI"多樂士"、美國"宣威"、荷蘭"萊威"、德國"巴斯夫"等等。目前,美國的普羅明特公司首先悄然登陸,之后其他許多外國企業均在中國設立總代理或建設生產廠,他們的技術水平、公司實力以及國際銷售經驗與能力都不可小視。就目前的中國市場而言,僅ICI和立邦的產品在中國就占據了涂料市場30%的份額,而在中高檔產品領域內,兩家幾乎控制了一半的市場,這樣的發展趨勢是對中國涂料名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果企業只是一味的以犧牲利潤來謀求市場,勢必會減弱涂料企業的競爭力,涂料企業只有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才能有實力與洋勢力比拼,一味的退縮、讓步,企圖為一時之利,而放棄長遠的規劃,這樣的企業怎能強大、怎能與國外涂企抗衡?
產品漲價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關系到企業發展命運的大事。尤其是對于民用涂料產品,關系重大。主要原因是要考慮經銷商抵制新價以導致產品市場丟失。這次漲價基本由名牌產品的企業率先實施,漲幅一般控制在10%-15%,漲價理由有三:一是因原材料大幅度漲價;二是因產品運費大幅度提高;三是要取消低檔產品,產品向中、高檔發展。名牌產品的企業漲價以后,非名牌產品的企業也開始小心謹慎地漲價,漲價的幅度一般在3%-8%。名牌產品的企業通過漲價,減輕了一點企業負擔,利潤空間還是較大的;非名牌產品的企業雖然漲了一些價,但因產品定價原來就低,有些企業如還是難以應對,那不得不另謀出路。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同時凈化市場。